健康科普|关于精神康复
河北新闻网讯(通讯员马雷、徐娜)精神障碍患者度过急性期后,往往需要精神康复,什么是精神康复?精神康复还需哪些环节?需要注意哪些事项?定州市精神病医院(定州市第三医院)相关专家对此作出科学解释。
精神康复,是康复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是通过生物、社会、心理的各种方法,使由于精神残疾所导致的社会功能缺损得以恢复,称之为精神康复。急性期精神病患者通常会出现伤人、摔东西、胡言乱语、自伤等精神症状,通过住院期间的药物及心理治疗,不少患者的精神症状能够得以消失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终止,因为精神疾病对患者人格、心理、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损害往往潜隐存在,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很难发现。因此,在急性期精神症状控制后,精神康复对患者的病情缓解、社会功能的恢复、减少病情的复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精神康复流程主要包含作出康复评定、确立康复目标、制定周密康复计划、康复治疗的评定四个环节。
作出康复评定。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功能缺损作出康复诊断。应特别注意的是,康复评定不在于诊断患者患了哪种精神病,而是评定患者已有的功能缺损。如某患者为家庭主妇,得病后不会做饭,她的康复评定就是“不会做饭”;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“不会整理自己的床铺”;某患者出院后“不会自己去医院看病”、“不会使用电话与家人联系”等。
确立康复目标。根据病情及患者实际社会功能缺损的情况,康复诊断以及家庭、社会对患者的角色要求,为患者确定切合实际的康复目标。如某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能较好地履行妻子、母亲的角色职能,病后这些家庭角色职能发生障碍。其丈夫希望其能够在家照看孩子、能接送孩子上学、能做饭。根据康复评定及家庭要求,该患者的康复目标就是:照看孩子和做饭。 房产资讯网
制定周密康复计划。根据康复评定和康复目标制定周密的康复计划。如由康复师讲述照看孩子的方法,使用玩具娃娃进行模拟;教给患者如何上街购物、买菜,怎样洗菜、炒菜、做饭等。康复计划的实施最好是在家庭、社会等要求达到康复目标的环境中进行。要在住院条件下实施,则医院要设立模拟家庭和社会的环境,如设置厨灶等。这些投资费用高昂,计入“住院费”内将会有不少人无法承担。
康复治疗的评定。康复计划按时完成后,应由康复师或精神科医师评定康复实施的实际效果,已达到康复目标要求者评定为康复效果良好。结束此计划后,可再找出患者另一个社会功能缺损表现(康复诊断),并制定下一个康复目标和康复计划。如此周而复始,直至患者的社会功能全部恢复。
据介绍,定州市精神病医院(定州市第三医院)康复科是该院特色科室,诊室集精神康复、物理治疗、心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为一体,为心身疾病患者及恢复期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精神康复治疗。目前开展的康复项目主要包括服药训练、社交技能训练、生物反馈疗法、运动疗法、日常生活能力训练、心理团体、职业康复训练、音乐放松训练、健康教育等。除此之外,该院还设有乒乓球、健身器材、图书阅览室等户外活动小院和各项健身娱乐休闲设施。康复师运用精神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,通过评估后与患者协商制定康复计划,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训练,帮助患者实现独立生活、自食其力、回归社会的康复目标。 国际资讯网